专题研究

谁在含羞?谁在笑?中国的婚俗文化

2019-04-04 01:39:43 10

中国的婚俗文化,远源流长。婚俗文化包含对婚姻的看法,对爱情的渴求和择偶标准。

特别是对爱情渴求的婚姻文化,最早在《诗经》中已经出现。如男子希望找美女为偶。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古代还有描字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君住长江头,我住的长尾,日日思念不君,共饮长江水。”

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在我国古代诗歌辞赋中,这样的文章或语句,占了很大一部分,特别是宋朝柳永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但有井水处必有柳永辞”,“天下红颜为他倾倒"。柳永的《雨霖铃》中“杨柳岸晓风残月"为后人传颂的爱情佳作。还有近现代人徐志摩的爱情佳作,如《再别康桥》等。现代作家王安忆的《庐山恋》让许多为爱情痴迷的找到了心理共鸣。琼瑶阿姨的《梅花三弄》《烟蒙蒙雨蒙蒙》等都是让人如痴如醉的爱情佳作。

无论古代歌赋诗词,还是其它作品形式,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婚姻爱情观都是最主要的内核。

NO.1.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表现反对包办婚姻追求自由恋爱。《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表现冲破封建家庭,自由爱情至上。

801.jpg

802.jpg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照

NO.2.《牛郎与织女》的爱情表现为了爱情幸福反对封建王权干涉自由恋爱。

NO.3.《白蛇传》在古代为《义妖传》,许仙,许汉文与白素贞的爱情表现反对封建等级门第等对婚姻爱情的阻挠干涉。

803.jpg许仙与白素贞

NO.4.反对嫌贫爱富,干涉婚姻自由的文学作品也很多。如《李天宝吊孝》等。

中国劳动人民婚姻爱情的向往,反对封建礼教,一直都是常盛不哀的主题。在追求美好爱情的过程中,出现了中国式的“情人节”如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鹊桥会(神仙会),地上有情人相约的习俗。

相传牛郎与织女爱情追求,感天地泣鬼神。织女被天兵天将抓走,牛郎肩挑两个孩子,奋力追赶。马上就要追上了。心狠的王母娘娘。拔下头上金簪子一划,天空立刻出现一条银河,把牛郎夫妻隔在河的两岸,望眼欲穿。两个相爱的人不能终生厮守。农历七月七这天,人间喜鹊都飞到银河岸上,为牛郎和织女搭成鹊桥,让有情人相会。

804.jpg

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也是中国婚俗文化的一部分。

1.流传最广的牛郎去抱正在河里洗澡的织女的衣服,男追女式。

2.古代中国女子求佳婿,抛绣球这种女追男式。

3.拜托红娘牵线式。

4.少数民族少女,在一定集会场合,对自己喜欢的男子骑马抢男“叼羊"式。

中国婚俗文化,产生了“月下老人"(月老)的传说。相传月光下有位老人(老神仙)把一根红绳的一头拴住一个男的,另一头拴住一个女的。夫妻双方的婚姻月下老人早已经用那根红绳系住的(命中注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