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宗谱、族谱、家谱、支谱有什么不同?

    谱,是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主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俗称“谱头”,内容主要记载姓氏的源流、迁徙、分布、墓葬、祠堂、祭礼图等等;第二部分为主体即正文,俗称:“谱堂”,包括“总世系图”和“世系年表”。年表行传按“生卒葬娶”四要素,“五

    2019-04-26 9

  • 修家谱不只是为了认祖归宗

    家谱对现代年轻人而言,感觉是有点遥远的事,是“老古董”,于现代没有什么意义。按照字辈取名,反而感觉名字“不好听”。但是在长辈尤其是家族老人看来,这个字辈是一定要遵守的,因为是祖宗规定的。那么如今编写家谱,研究家谱还有没有意义呐?研究家谱,是一段认祖归宗、不忘祖宗的路程。就如受访者游瑞林所说,最初编修家谱就是冲着“不忘祖宗”这样一个简单想法而去的。人总得缅怀先祖,不忘历史,饮水思源。而作为一个华夏的

    2019-04-26 3

  • “家谱”到底是什么?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疑惑过这个千古以来的哲学难题?“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这也是清朝顺治皇帝久久解不开的的心中大惑。谁读懂了生命的来龙,生命也就成了一部深刻的书。到底“我是谁”?在我们出生到懂事时,大人就会反复告诉我们——“记住啦,你姓xxx你是xxx人...”,例如小编小时候大人就总爱问“你叫什么名字啊?”“今年几岁啦?”“你来自哪里啊?”...而一般的

    2019-04-26 7

  • 家乡、家族和家谱

    从我记事起,每逢过年,父亲都回太湖老家。他常带孩子们一同回去,在山林田野间赶路时,父亲会给我们说起宗族和周围村落的故事。我对叶氏宗族的最初了解,就这样和家乡独特的风物景观一起,镌刻在我的记忆中。那时我虽小,却能感到腊月的村庄是热气腾腾的,家家都在准备过年的吃食。有切冬米糖、炒红芋角的,有做豆粑、拉挂面的,有磨豆腐、蒸米粑的,有杀年猪的,样样食物的制作,在我看来都如此新奇。乡间的“还年”风俗更是隆重

    2019-04-26 6

  • 全国人都在修家谱,为啥家谱文化悄然复兴

    作为我国史学的一个分支,家谱编纂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盛世修史,成为上下一致的共识,体现在民间的则是盛世修谱。其动因,“寻根,是生死以外,人类的第三种本能。”山西社科院首席研究员、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原主任李吉如是说。如今,在对传统与文化认同的宏大命题之外,千百万中国人对祖先的追寻,恐怕更多是为了寻找自身精神与灵魂的归宿。中国的传统家谱被东亚同文会带走的家谱中国

    2019-04-26 6

  • 中国家谱,于今人有什么价值?

    中国家谱,于今人有什么价值?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从存留至今的家谱疑信相渗、精华与糟粕同在现状来看,家谱对今人具有以下两方面价值:家谱的历史价值作为家族繁衍、活动档案材料的家谱,保存了历代不同地区与世系活动相关的丰富资料,它对于相关学科,诸如社会史、移民史、人口史、地方史......等都具有史料价值,这已为众多的有识之士所论证。几十年前,史学大师顾颉刚识为:“我国史籍之富,举世无比。然列入公认的官修

    2019-04-26 5

  • 中国少数民族有家谱传统吗

    就像中华民族的主体是汉族、中华文明的主流是汉族文化一样,源远流长的中华家谱文化,也植根于以汉族为主的华人族群对自身所在家族深沉的历史需求。承认这一点肯定是对的。然而,若无中国大地上其他民族的积极参与,仅靠汉族居民和汉族传统,不可能构建起中华文明的大厦。正因为如此,中国少数民族家谱,就成了中华家谱文化大家庭不可或缺的成员。大部分谱学研究者虽然早已认识到这一点,也做出了一些努力,但限于各种条件和原因,

    2019-04-26 8

  • 有了家谱,做人才有谱!

    易中天、马未都:有了家谱,做人才有谱1944年,山东一个小岛上突然飘来一个日本水雷,爆炸后死伤惨重,其中包括一个9岁的孩子。这件事没有任何正式记载,只存在于岛上老人们的回忆里。一个月后,岛上的一个男孩因不愿看到那么多无辜的人死去,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离家从军,参加抗日,而后去往北京。▲图片来源于「ListerChen-摄」这个故事,是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在故乡的家谱上知道的。那个参军的男孩正是他

    2019-04-26 4